学院简介

机械工程学院始建于1985年,是学校创办最早的教学单位之一。学院下设机械制造系、机电与控制工程系、机械设计系、基础教学部、中心实验室和实训中心等6个基础教学单位。现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机器人工程等4个本科专业。2011年获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机械工程领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单位。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江苏省十二五”“十三五重点(培育)学科1个,江苏省十二五高校重点建设专业类1个,江苏省工程研究中心1个,江苏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江苏省高校重点建设实验室1个,江苏省优秀教学团队1个,常州市重点实验室2个。学院师资队伍中高级职称者36人(教授11,副教授25人),具有博士学位45人,硕士生导师25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江苏省教育工作先进个人(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省部级人才培养对象12人。学院专业实验室39个,面积达10000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价值约6000万元。

学院专注于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坚持以能力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和“双能型”职教师资为目标,探讨并实践了“学士+技师人才培养模式,相关教学成果荣获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学院以“321”培养模式培养了6届专业学位研究生,相关成果荣获江苏省研究生教育改革成果二等奖。学院大学生第二课堂建设扎实推进,学生自主成立了航模协会,机器人协会,先进成图技术协会等学生社团组织,活动丰富多彩。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成绩显著,荣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团体一等奖、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三等奖、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NECCS)一等奖等省部级以上专业竞赛奖项400余项,授权国家专利40余件。多年来,学院共计培养了近万名中高职教师及专业技术人才,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和社会好评,就业率稳定在98%以上。

近年来,学院教师在智能装备、绿色制造、增材制造、装备再制造、机电产品检测与控制、轻量化设计、医疗器械等领域开展科学研究,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十三五”装备预研共用技术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等国家级项目26项,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科研项目28项,市厅级科研项目23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19件。建成江苏省高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2个,校科技创新示范团队2个,校科技创新重点团队1个。

学院充分发挥高校人才、资源和技术优势,立足常州,服务江苏,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学院先后与机械科学研究总院、中天钢铁集团、今创集团、江苏常发集团、西夏墅刀具产业研究院等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开展了数字化制造与装备技术、精密特种加工与成形技术、机电产品检测与故障诊断技术和现代装备设计与分析技术等方面的产学研合作,完成服务地方经济的横向项目70余项,新增经济效益近亿元。(数据截止日期:20205月)


招生专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本专业是学校创办之初最早设立的专业之一,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江苏省重点专业(类)、江苏省“十三五”重点培育学科和江苏省一流专业(建设点)。拥有江苏省“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基础课”优秀教学团队等省级教学/科技创新团队3支,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1个、江苏省实验/实践教育/虚拟仿真实践教育示范中心等省级平台5个,常州市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精品课程2个,校级精品课程1个。近三年来,近200人次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全国机器人大赛等比赛,学生获全国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国家级一等奖、全国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一等奖等省部级以上竞赛获奖150余个。

培养目标:本专业立足江苏,面向长三角区域经济建设与机械行业发展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备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工程职业道德、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具有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方面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在机械工程领域从事机械产品设计开发、生产制造、测试与控制、应用研究及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学生毕业 5 年左右,预期达到以下目标

培养目标 1:具备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工程实践中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

培养目标 2:能够综合运用专业技术,考虑社会、法律、环境等多种非技术因素,解决机械工程相关领域系统设计、产品开发、设备制造与应用等方面的复杂工程问题;

培养目标 3: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和管理能力,成为所在单位的技术骨干;

培养目标 4:能通过继续教育或其他途径增加知识、提升能力,与业界同行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

培养特色:本专业以机械制造工艺为主线,以机械制造为核心,强调专业基础,重视工程应用,突出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先进制造工艺与技术的学习和应用,培养精工艺、能制造、会设计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所培养的学生在机械零部件设计、机械制造工艺及自动控制等有坚实的基础,在CAD/CAM技术、数控技术、先进制造技术和自动化控制技术等方面有较强的动手能力。

主要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流体力学、普通化学、热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工电子技术、工程材料及其成型技术、电气控制与PLC、液压传动、测试技术与控制、数控技术、机械制造工艺学、生产运作管理、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机械装备设计有限元分析、金工实习、生产实习、机械工艺与夹具设计、毕业设计等课程和实践性环节

就业状况及趋势:毕业生在机械、汽车、冶炼、交通、轻工、化工、电子等行业从事机械设计、机械制造、自动化、生产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多年来,本专业毕业生深受社会各相关行业的欢迎,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8%以上。

机械电子工程

本专业立足江苏,面向长三角区域经济建设需要与机械行业发展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工程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与自我发展潜质,具备机电装备系统测试、调控、维护以及控制系统设计所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能在机械电子工程领域从事机电一体化产品与系统的设计开发、检测与控制、应用研究与运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目标:本专业学生毕业五年左右,预期达到以下目标:

培养目标1:具备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工程实践中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

培养目标2: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与技术,考虑社会、法律、环境等多种非技术因素,解决机械电子工程领域的产品与系统的设计开发、检测控制与应用等方面的复杂工程问题;

培养目标3: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和管理能力,成为所在单位的技术骨干;

培养目标4:能够通过继续教育或其他途径增加知识、提升能力,与业界同行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

培养特色:本专业以机械电子工程领域的控制、检测、设计开发等技术为核心,强调专业基础,重视工程应用,通过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工程材料与成形技术、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控制技术基础(双语)、测试与传感技术、电气控制与PLC、机电系统设计与微机控制、工业培训、制图测绘、机械设计课程设计、PLC应用综合实践、机电系统传动控制综合实践、数控综合实践、毕业设计等理论与实践课程,突出理论联系实际,在江苏乃至全国智能装备制造及相关行业领域,在机械电子产品设计与制造、检测与控制等方面,培养精控制、会检测、能设计、懂制造、重实践,既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素养,又具有解决工程问题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工程材料与成形技术、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控制技术基础(双语)、测试与传感技术、电气控制与PLC、机电系统设计与微机控制、工业培训、制图测绘、机械设计课程设计、PLC应用综合实践、机电系统传动控制综合实践、数控综合实践、毕业设计等课程。

就业状况及趋势:本专业毕业生可到企事业单位从事加工制造、机电产品的设计、生产、改造、技术支持,机电设备、自动化设备和生产线的安装、调试、维修和检测工作,或从事机电产品的营销与技术服务等与机电技术应用相关的工作,也可在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和国家机关从事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工作。毕业生就业面宽广,就业质量高,就业升学率保持在97%以上,多名优秀毕业生考取国内985211、双一流高校以及国外高校的硕士研究生。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才兼备,能从事过程装备与控制的设计、制造、研究开发与运行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特色:学生通过学习将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电工电子、检测控制、计算机等方面的理论基础和基本技能,掌握机械设计制造技术、工业控制技术、液压与数控技术等应用技术技能。具有过程设备的设计、使用、维护的综合能力,并具备一定的在产品制造中进行技术分析和生产组织管理能力。20154月,学校与中天钢铁集团公司签署合作协议,联合开设中天班,为中天钢铁定向培养现场设备维护技术人员,校企双方联合组建专业教师团队,全面推进双导师制,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和开发课程,并完成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和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主要课程:除开设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等公共基础课程外,还开设工程图学、工程数学、工程力学、机械原理与设计、工程材料及其成形基础、控制工程基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械CAD、液压与气压传动、机械工程测试与控制技术、弹性力学与有限元、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过程装备控制技术、过程设备设计等课程。

就业状况及趋势:毕业生可到企事业从事过程装备与控制系统的设计、制造、使用、维护和生产设备的管理与技术改造,并具有从事技术经济分析以及生产组织管理工作的能力,也可在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和国家机关从事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工作。该专业毕业生就业面宽广,企业需求量大。

机器人工程

本专业开设于2019年,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道德文化素质和社会责任感,掌握工业机器人技术工作必备的知识、技术,有较强实践能力、创新精神。

培养目标:本专业毕业生应掌握机器人技术、控制工程、机械工程与各类机器人工程学科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掌握机器人本体设计、控制系统设计、虚拟样机技术等基本知识,掌握机器人安装调试、维护保养及管理运行等基本技能;具有对机器人工程问题进行系统表达、建立模型、分析求解、论证优化和维修保养的初步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进行机器人技术与系统开发的能力;具有较好的人文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和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熟悉与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能正确认识本专业对客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控制技术基础、电气控制与PLCMatlab建模与仿真、机器人原理与应用、机器人本体设计、人工智能技术、虚拟样机技术、机器人驱动与控制、工业集成技术与故障诊断、工业机器人技术与应用等。